摄影界的颜值担当
关于Lara Jade
Lara 生于英国斯塔福德郡, 14岁时便接触摄影,17岁时开始了自己的摄影业务。
5、6年前淘宝上有一套她和Joy L的教程视频非常火。
那时候我刚刚开始学习光线,看着他们的教程给我启发很大。
那时候的Lara因为器材有限,只使用5D2+85L 配合自然光来拍照。
时隔多年,她在教程里坦言道,那时候其实非常抗拒闪光灯,因为不会用。
通过多年的学习与积累,如今她也和当初的好友Joy L一样,开始更喜欢使用闪光灯来进行拍摄。
而当年看着他们教程学习摄影的我,如今的进步也远非以前能够想到的。
所以再看到lara时,其实还是很感慨的。
今天这篇教程,是她分享了6种她常用的单灯、双灯杂志布光技巧。
而这些布光,即使在家也是能够轻松完成的。
#1 封面照布光
主光是lara最爱的5尺的八角柔光箱。
布光图上lara 还画了两块吸光板。
这主要看拍摄环境的大小。
如果比较大的话,那么放不放其实都无所谓。
如果影棚比较小,旁边白墙离开比较近的话,不放吸光板,模特轮廓以及背景会被更多的光线所填充。
而放了吸光板则是模拟了大影棚的反射效果,会让模特轮廓以及光线没有直接照到暗部更暗,对比更强一点。
这里lara没有在像大部分布光教程里,在模特身前放一块反光板补光。
而是将柔光箱放得比较低。
让箱体下缘与模特下巴同一高度。
这样可以直接填充下巴的阴影。
当然这样的缺点在于,只能近距离用50拍半身。再远一点就会柔光箱被挡住。
加入雷达罩
接下来在刚才的基础上加入一点变化。
在原本作为主光的柔光箱正中心,再加入一个白色雷达罩配栅格。
为什么?
其实原本的布光在拍深色衣服时完全没问题。
但在拍白色丝绸这类高反光材质的衣服时,主光如果按照人脸去设置,那么衣服一定是过曝的。但如果按照衣服去设定功率,脸又会比较黑。
那么这个时候,雷达罩就是为了给脸部提亮一点点。
通过下图可以看到明显区别。
单柔光箱 vs 加入雷达罩
而雷达罩栅格的区别,则在于雷达罩的中心区域光线比较弱、比较柔。
而外面一圈光线比较亮、比较硬。
用栅格就是利用了不同方向,控制外面一圈硬光溢出到画面上,而只让中心区域柔光照到模特脸上。
栅格 vs 无栅格
#2 高调布光
这个布光方式,之前给大家讲解过了。
这里lara用了柔光箱+柔光屏的方式,来让背景散发出均匀的光线。
然后利用窗户光给模特补光即可。
但是大尺寸的柔光屏蝴蝶布还是比较贵的,在家的话,用白色床单、浴帘也不失一种办法。
不过可以看到,因为模特离开柔光屏太近,边缘部分还是有点过曝了。
这个时候如果场地够大的话,可以让模特离开背景0.5-1米左右,那既有了轮廓光,又不至于过曝。
事实上,再拍摄这个设置时,首先需要考虑模特整体轮廓的曝光点。然后再去考虑补光。
加入补光
如果家里或者影棚正好没有窗,那么同样可以加入一个填充光去给模特正面补光。
这里lara用了一把浅款 白 反光伞 打在反光板上。
但其实,用了反光板再用伞,反光板上半部分的光线也统统被挡住了。
正确的做法是,要么用裸灯,要么让板和伞之间的距离大一点,这样光线可以多出来一点。
而最终演示效果作为主光的柔光箱,经过了箱内与柔光屏总共三层的挡光,加上F7.1,即使提了iso,实际上的光线是比较暗的。
而填充光也因为这样挡光太多,起不了太多作用。
因为在实际演示时,lara用的是500w的B1。
而章节题图之所以能拍那么亮,是她在伦敦家里用的2400w的布朗。
在这个时候,我一般会直接用F4.0的光圈,去提亮整个画面。
反正环境光对画面的影响以及景深在这都不是大问题。
但整体画面氛围就更符合预期了。
#3 蚌壳光
同样是一个在之前专栏里分享过无数次的布光方式。
不过大多数摄影师会用雷达罩去打这个光线。
但lara自己更喜欢柔光箱。
这个没有对错。
不过雷达罩的光线相对更有方向性,能更好的控制对于背景的影响。
而柔光箱则会比雷达罩的容错率更高。
这里可以看到白色反光板与银色反光板的区别。
因为银色反光更多,所以灯光出力也会相对减少,这样随着衰减,暗部会更暗一点。
白色是一个稳定、保险的选择。
但如果觉得补光效果不够,就无法再把板往模特脸上怼了。
通常我都会选择银色,然后在效果太强的时候,略微往后拉一点。
这样就可以在过度与合适之间进行平衡。
并且拉远了,景别也能有更多变化。
当然缺点就是容错率低。
#4 模拟窗户光
这里同样有一个分支,是用1个灯还是2个灯。
区别不大,只要能够均匀照亮整块反光板即可。
这里lara用了之前环节提到的柔光屏。
但一整面白墙,或者两块大的泡沫板同样可以达到这一的效果。
我非常喜欢这组效果。整个画面氛围、光线质感都非常轻柔。
反光板的加入同样重要。
印象中,很多快消品牌比如zara的基本款似乎都会用类似的方式来拍。
#5 伦勃朗
很多人在初学光线的时候,都会听闻传说中的伦勃朗光。
都说这是经典的肖像布光。
但通常我都不建议我的学员去用这个光线拍人。
为什么?
伦勃朗光固然出名,
但无论绘画还是摄影,肖像的核心问题在于处理阴影。
而传统的伦勃朗光,实在太过于戏剧化,人物脸上的阴影会很浓重。
在客户没有明确就需要这样的效果前,这个光线是非常危险的。
伦勃朗就是因为这样得罪了大客户,从而导致事业跌入谷底。
不过lara的伦勃朗光都在极力控制阴影的亮度。
通过扩大光源面积使之能够填充阴影外,还在暗部加入了反光板,
所以总体上还是十分柔和的。
这样改良后的伦勃朗则可放心使用,不存在原来的问题。
#6 聚光灯
同样是以前给大家演示过的一个光线。
不过在这里柔光箱会比雷达罩更好用。
因为面积够大,通过模特位于柔光箱的相对位置的变化,可以组合出多种不同的效果。
这里lara用了一个兼于顺光与顶光之间的一个角度。
这也是我常用的一个布光方式。
通过控制光源与地面、背景纸的相对角度,还可以组合出更多的变化。
不过这个光线,又要控制衰减,又要引导模特的肢体与朝向。
在实际拍摄中,是一个非常花精力的布光。
脸部朝向的区别
光线的快速衰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