鸟群是候鸟季节的壮观景象,鹤鹳类和雁鸭类少则三五成群、多则成千上万,鸟群的拍摄对摄影师既是挑战又是机遇,让我们来看看怎么拍好鸟群吧。

欢喜 作品。EOS R+800/5.6;F7.1, 1/100s, ISO 640。

升金湖珍禽-白头鹤 欢喜 作品。EOS 1D IV+800/5.6;F8, 1/1600s, ISO 500。
三种方式增加画面的趣味性
观察鸟群的形状

欢喜 作品。EOS R+100400/4.5-5.6;F7.1, 1/1250s, ISO 400。

《绿头鸭鱼型编队》 合肥牛作品。EOS 1DX II+400/2.8L+1.4倍增距镜;F4,1/800s,ISO 250。
不管是小群还是鸟浪,都应该注意它们的队形,能看出形状的阵型和离群的孤鸟都利于构成一幅有趣的画面。
寻找背景

欢喜 作品。EOS R+800/5.6;F6.3, 1/500s, ISO 640。

《白琵鹭》 欢喜 作品。EOS 5DIII+400/2.8;F8,1/1600, ISO 400。
如果鸟群飞得不高,那么山和树都是不错的背景,如果飞得太高,云彩也可以为画面增加有趣的元素。
动静结合

欢喜 作品。EOS R+800/5.6;F7.1, 1/1000s, ISO 640。

豆雁 欢喜 作品。EOS 1D IV+800/5.6;F6.3, 1/1000s, ISO 500。
鸟群降落时,已经落下的鸟和正在下降的鸟会构成动静的对比,增加画面的趣味性。
一些器材上的技巧
首选全画幅相机

拍摄群鸟,往往不会使用最大光圈,但为了抓住瞬间的画面,快门速度又不会很低,在这种限定下,有时就不得不适当提高感光度,因此画质卓越的全画幅单反或专微相机就成了首选。
缩小对焦范围


即使是鸟群,也是需要有主体的,因此区域对焦并不合适,尤其是拍摄鸟浪的时候,大区域对焦经常会找不到焦点,反而单点对焦更有利于帮助我们锁定主体,最多也就是用到上图这种周围8点辅助的单点对焦。
不要拉风箱


使用远摄镜头的时候,拉风箱是很耽误事的,不妨将“无法合焦时镜头”这个选项从继续对焦改为停止对焦,这样镜头在一时找不到焦点时,就会停止对焦而不是拉风箱,然后我们可以用手动辅助的方式来帮助镜头找到焦点。如果这点在操作上有难度,那么可以将镜头的对焦范围开关拨到远距离至无限远合焦。
尝试手动模式


拍摄群鸟的光圈和快门都是有要求的,所以可以尝试使用手动模式或佳能创新的Fv模式——手动将光圈收缩到F5.6以下,快门设置在1/400秒以上,然后由相机自动设定所需的ISO。对于全画幅相机而言,自动范围设置在ISO100-6400之内都是可以接受的,当然,如果对画质的要求特别高,那也可以把上限设到3200甚至1600。
如何正确曝光

既然是一群鸟,那么就也应该考虑到环境的曝光,所以评价测光是最合适的。另外,EOS R这样的专微相机由于是电子取景,在测光上比单反相机更有优势,我们在取景时就可以直接看到拍摄结果,并进行相应的曝光补偿。

白额雁 欢喜 作品。EOS 1D IV+800/5.6;F8, 1/1000s, ISO 500。
以上是拍摄成群大型鸟类的基本技法,熟练和适合自己的技艺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,没有捷径,希望大家在冬候鸟季都有新的收获。观鸟护鸟拍鸟,爱鸟与你同在。